|
一起職務侵占案讓企業的涉稅問題“露了頭”,但要查清楚企業的違法事實卻并不容易——時間跨度長、經營人員已變更、賬目缺失不全……檢查人員從何處入手才能打開突破口?
職務侵占案中的線索
國家稅務總局棗莊市稅務局第二稽查局近期根據公安機關提供的線索,與警方協作破獲一起廢舊汽車回收企業偷逃稅款案件。由于涉案企業L拆解公司在收到稅務處理決定后,未在規定期限內依法足額補繳稅款和罰款,并拒絕補繳剩余款項,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其已涉嫌構成逃避繳納稅款罪,稅務機關目前已依法將案件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2020年1月,國家稅務總局棗莊市稅務局第二稽查局(以下簡稱“第二稽查局”)與棗莊市公安局市中區分局經偵大隊(以下簡稱“經偵大隊”)開展違法案件信息交流活動。期間,經偵大隊就偵辦L拆解公司原經理趙某職務侵占案件所涉及的財稅業務問題,與稅務人員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經偵大隊介紹稱,在查辦趙某職務侵占一案時,公安機關發現,2014年~2017年趙某任L拆解公司總經理期間,曾通過個人賬戶收取貨款,涉嫌職務侵占違法。在查辦過程中,公安機關發現L拆解公司很多實際收入在賬簿上并沒有記載,如何確定L拆解公司的真實銷售收入成了案件查辦的關鍵和難點。
聽聞公安機關的案情介紹后,經驗豐富的檢查人員感覺到,趙某職務侵占一案并不簡單,很可能是個“案中案”——L拆解公司很可能具有偷逃稅款行為。檢查人員認為,L拆解公司具有隱匿收入、偷逃稅款重大嫌疑,而查實L拆解公司真實購銷業務和銷售收入情況,不僅可查明趙某職務侵占案件,也是確認L拆解公司是否具有偷逃稅款行為的關鍵。
在詳細審看經偵大隊前期調查時獲取的有關企業資料后,檢查人員發現一個重要線索:鋼材經銷商薛某曾從L拆解公司購進1100余萬元的廢舊金屬,其貨款均支付到趙某指定的個人銀行賬戶,但L拆解公司的賬簿、憑證上均沒有該筆業務的相關記載。檢查人員認為,L拆解公司存在偷逃稅款重大嫌疑。根據警稅合作機制,公安經偵大隊將案件線索和相關資料移交給了稅務機關。
大量缺失的“六聯單”
第二稽查局迅速組織人員成立檢查組,對L拆解公司實施全面核查。檢查人員了解到,由于L拆解公司設備陳舊,法定代表人年齡較大且患有多種疾病,經營難以為繼。該企業曾在2014年7月進行整合重組,趙某為該企業控股股東之一,負責企業的生產經營。2017年9月,L拆解公司因環保問題被有關部門勒令整改,目前企業剛恢復營業。針對這種情況,檢查組將檢查期確定為2014年~2017年。結合企業經營情況,檢查組決定從核驗企業申報信息、外調第三方部門等方向入手,核查企業生產經營情況。
檢查人員從金稅三期系統中提取了企業詳細納稅申報數據和財務報表數據,發現L拆解公司2014年~2017年共申報銷售收入233.73萬元,而這與該企業生產規模和稅警雙方前期掌握的情況相去甚遠。
檢查人員了解到,2014年國家強制報廢黃標車政策頒布后,棗莊市報廢汽車數量大幅增加。據商務部門統計數據,2014年~2016年底黃標車強制報廢專項行動期間,棗莊市強制報廢的黃標車有4萬輛左右。而公安機關前期調查獲取的L拆解公司的會計資料顯示,作為當地為數不多的幾家具備廢舊汽車回收拆解資質的企業之一,L拆解公司2014年~2017年賬載回收報廢車的數量僅為900余輛,其賬載業務情況、申報信息均與實際市場情況不符。
檢查人員走訪了L拆解公司所在的鎮政府和環保等行業監管部門,重點了解L拆解公司的生產規模、生產能力、生產經營流程等情況。他們了解到,L拆解公司拆解汽車產生的生鐵、鋼材、有色金屬、塑料等廢舊材料,主要銷售給鋼鐵廠、有色金屬冶煉廠、塑料制品廠等用廢企業和廢品經銷商,而這些用戶在交易過程中大都不需要L拆解公司為其開票,這使L拆解公司有了隱瞞收入、偷逃稅款的便利和機會。
檢查人員還從商務部門了解到一個信息:按規定,汽車拆解企業回收報廢汽車,必須向車主開具《報廢汽車回收證明》(俗稱“六聯單”),實行“一車一單”“一單一號”管理,以便車主辦理車輛注銷登記、申領財政補貼等事項。“六聯單”中記載的報廢拆解車輛數量,分別由收車單位、車主、財政部門、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和市級商務部門留存。
但檢查人員在對公安經偵部門掌握提供的企業信息、賬簿憑證進行比對分析時,卻發現企業賬簿附載的“六聯單”編號不連續,缺號現象十分突出。
初步核查多個方向的結果均顯示,L拆解公司具有隱匿收入、偷逃稅款重大嫌疑。第二稽查局隨即對L拆解公司立案調查,組織精干力量成立專案組,決定以“六聯單”信息核查為突破口,從內外兩個方向實施調查,獲取企業違法證據。
關鍵物證浮出水面
檢查人員從公安交管部門和商務部門獲取了L拆解公司經手回收報廢車輛的詳細數據,整理出涉及L拆解公司經營的“六聯單”明細信息。經過與企業賬目信息進行比對,發現L拆解公司賬載“六聯單”數據與第三方部門掌握的數據差異巨大。2014年~2017年,L拆解公司應為車主開具“六聯單”16172份,而企業憑證附載的“六聯單”僅有942份。
檢查人員約談了L拆解公司現任負責人許某,向其送達了稅務檢查通知書,并要求企業提供2014年~2017年期間“六聯單”開具明細信息。但許某稱其2019年才進入L拆解公司任職,對之前的生產經營情況不了解,而之前負責企業經營的趙某和財務負責人李某均已離職,生產經營資料和財務資料沒有交接,無法提供檢查人員所稱“六聯單”明細信息,并拒絕簽收稅務文書。
面對這種局面,檢查人員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有關規定,采用留置送達的方式向企業送達了稅務文書,并對執法全過程進行了記錄。
由于企業拒絕提供“六聯單”開具明細信息,關鍵證據無法取得,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檢查工作一時停滯。鑒于該案件具有“案中案”的特點,檢查人員會同公安機關經偵人員召開了案情分析會,對前期獲取的證據和涉案人員情況反復推敲。與會人員一致認為,企業原會計李某曾負責企業的財務核算,應掌握企業的賬簿憑證和“六聯單”實際情況,并且李某本人涉案不深,應對檢查工作抵觸較少。于是,檢查人員決定從企業原會計李某入手打開突破口。
在公安機關的配合下,檢查人員約談了李某,對其進行了稅法宣傳,曉以利害,向其表示如果不配合稅務機關核查,情節嚴重,涉案人員可能將承擔較為嚴重的法律后果。經過檢查人員耐心細致的工作,李某最終說出了實情。
李某稱,從2014年開始,為了少繳稅,他根據趙某和股東們的意見設置了兩套賬,“外賬”只記載部分收入和成本,用于納稅申報和應付檢查;“內賬”則記錄企業真實業務,只用于內部核算。“外賬”已經交給了公安機關,“內賬”之前一直保存在L拆解公司保險柜里,后來由于企業出現經濟糾紛,“內賬”與其他經營資料一起均被法院封存,尚未解封。
根據李某提供線索,檢查人員迅速與法院聯系,證實L拆解公司確有部分資料仍封存在保險柜內。在公安機關、法院的配合和見證下,檢查人員提取了這份“內賬”。至此,案件取得突破性進展。
檢查人員對企業內外兩套賬目中廢舊汽車收購、部件和廢金屬銷售等經營數據、信息逐一比對分析,對企業開具的“六聯單”數據進行了逐一核對,共整理、核對企業經營數據信息3.6萬余條。經核對,確認L拆解公司2014年~2017年共回收、拆解報廢汽車16172輛。由于之前L拆解公司的貨款均由趙某收支結算,檢查人員依法調取了趙某個人銀行賬戶流水信息核對取證。
最終,檢查人員查清了L拆解公司2014年~2017年生產經營和收入的真實情況:檢查年度內負責企業經營的趙某通過個人賬戶收取銷售款的方式,共隱匿銷售收入2811.23萬元。
隨后,檢查人員約談了企業原經理趙某,趙某開始時一口咬定企業不存在涉稅違法,但面對檢查人員出示的銀行收支信息等翔實證據,趙某無法自圓其說,承認了企業隱匿收入的違法事實。
經查,2014年~2017年,L拆解公司共取得銷售收入3044.96萬元,其采取設置“賬外賬”、通過個人賬戶收取貨款的方法,共隱匿收入2813.46萬元,偷逃稅費386.42萬元。針對企業違法行為,稅務機關依法作出了追繳稅費386.42萬元,加收滯納金,并處偷逃稅數額1倍罰款的處理決定。
【點評】
加強協作,齊抓共管
本案是一起比較典型的廢舊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偷逃稅款案件。涉案企業采取賬外經營、銷售收入“體外循環”的方式隱匿收入逃避繳納稅款,其違法行為具有一定代表性。
廢舊汽車回收拆解行業是廢舊物資回收行業的一個子行業。隨著近年來我國汽車生產量和保有量的迅速增長,以及廢舊汽車的不斷增加,廢舊汽車回收拆解行業快速發展。該行業位于整個汽車產業鏈的末端,其上下游客戶多數是個人和個體經營者,企業因此經營中存在不開發票、現金結算和財務核算不規范的情況,行業稅收風險較大。
針對本案中涉案企業的違法行為和情況,稅務機關應從以下方面著手,強化廢舊汽車回收拆解行業稅收監管,防止稅收流失。
強化行業監控,及時識別稅收風險。稅務機關應針對行業企業經營特點,建立完善廢舊汽車回收拆解行業稅收風險監控制度。在采集分析企業稅負等涉稅指標的基礎上,分戶建立管理臺賬,加強企業涉稅業務監控。征管人員須定期走訪企業經營場所,了解廢舊車輛物資購銷、資金收支等情況,督促和幫助企業建立、健全會計核算制度,要求企業按大類、品名、數量、金額等設置車輛和廢舊物資明細賬,逐筆記錄購、銷、存情況,并在賬目中附過磅單、驗收單、付款和運費等憑證,以掌握企業真實運營情況。
加強部門協同,構建共治機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稅務機關應進一步加大與市場監督、環保、商務、公安等部門的協作力度,為行業稅收精細監管奠定基礎。各部門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與協作機制后,利用涉稅信息共享平臺,稅務機關即可及時從商務、環保和公安等部門獲取市場中報廢車輛數量、回收處理參考價格等有價值的征管信息,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稅收風險監控分析,及時發現和識別企業虛假申報等行為,防止稅收流失。
點評的作者:國家稅務總局棗莊市稅務局第二稽查局局長 謝承進2021年02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