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的風險應對工作經歷,練就了風險應對人員的職業敏感,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近期,國家稅務總局徐州市銅山區稅務局的風險應對人員在一件平常生活小事中發現線索,查處破解了一起稅案。
好奇心發現疑點
銅山區稅務局風險股稅務人員經過一新開路段時,看見早已停業的Z藝術館旁邊還有一家從事商貿活動的C公司,從外觀上看,C公司也應停業一段時間了?;氐絾挝缓?,出于職業敏感,稅務人員查詢了Z藝術館和C公司的相關信息。信息顯示Z藝術館早已停業,其法定代表人因涉嫌非法集資被羈押,而C公司與Z藝術館竟為同一法定代表人,股東一致,且兩家單位一直為零申報。
在稅務風險應對人員看來,C公司很可能存在涉稅問題。一般來說,法定代表人被羈押,單位長時間停業,但經營場所的招牌仍在,說明其房產、土地大概率為單位或股東所有。C公司一直是零申報,也無財產轉讓記錄,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很可能存在問題。
然而,C公司已經人去樓空,法定代表人被羈押,相關人員無從尋找,稅務部門一時難以開展進一步的調查。
新線索帶來轉機
為了防止涉稅風險造成實質稅收流失,銅山區稅務局風險股通知契稅所關注C公司與Z藝術館的房產、土地交易,結果意外獲悉了一條線索——前期,銅山區“打非辦”(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的政府工作部門)以及某企業曾咨詢過C公司資產過戶相關涉稅事宜。
銅山區稅務局風險股立即向銅山區“打非辦”了解C公司相關情況。很快得到反饋,C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涉嫌非法集資被羈押,為償還債務,C公司名下所有房產、土地經C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意正在進行處置,目前債務尚在兌付處理進程中;由于企業資產相對復雜,相關資產一直未辦理過戶,當前銅山區“打非辦”正在與相關方協調,處理后續事宜。同時,銅山區“打非辦”提供了資產買方A公司的信息。
稅務人員聯系A公司了解情況,得知A公司已與C公司簽訂資產購買合同,并支付了大部分款項,但因資產尚未過戶,A公司仍有部分款項未支付。A公司同時提供了相關轉讓協議、評估報告、房產證、土地證的復印件。
在摸清C公司的相關情況后,銅山區稅務局風險股經過集體研究討論,認為C公司至少存在未繳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以及資產轉讓相關稅費的問題,有必要啟動風險評估,及時介入即將啟動的C公司資產過戶業務,以避免稅收流失風險。在請示市局獲得批準后,銅山區稅務局風險股啟動了風險評估工作。
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風險評估工作啟動后,如何向企業送達通知、約談、講解稅收政策,成了風險應對人員的第一個問題。C公司法定代表人已被羈押,按照正常的程序無法辦理。
納稅評估既要化解涉稅風險,又要保證企業權益。經與銅山區“打非辦”溝通,銅山區稅務局決定把相關文書、說明資料、處理意見詳細羅列,由銅山區“打非辦”交給C公司法定代表人,再由銅山區“打非辦”將C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意見轉達銅山區稅務局。最終,C公司法定代表人認可稅務文書所列問題,同意自行查實補繳。
C公司法定代表人由于無法完成相關稅收的核查工作,提出由A公司代為自查,由他本人進行確認。鑒于情況特殊,銅山區稅務局同意了這種辦法,將相關的資料和自查要求等交給了A公司。
A公司很快將自查情況反饋給銅山區稅務局,自查主要針對資產過戶相關稅收,包括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及附加、印花稅、土地增值稅,自查所屬期為當期。銅山區稅務局收到自查報告后,認為自查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自查為零稅款;二是資產轉讓涉及的收入未自查企業所得稅。
依法依規塵埃落定
A公司對銅山區稅務局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落實,認同資產轉讓涉及的收入未自查企業所得稅,但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問題提出了異議。A公司認為C公司雖然為企業,但土地使用證注明為文化用地,文化用地不應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而房產類型為商業,需重新自查補繳。
對企業提出的異議,應對人員進行了討論,依據政策形成最終意見:文化用地并沒有免繳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相關規定,且城鎮土地使用稅并非針對土地類型征收,而是針對土地用途,土地用于免稅用途方可免稅,C公司土地用于經營,明顯不符合免稅規定。銅山區稅務局將有關結論、依據告知A公司,A公司同意有關自查意見,自愿重新自查。
經過細致自查并經C公司法定代表人確認,最終自查補繳城鎮土地使用稅52.83萬元,房產稅35.25萬元,印花稅2.6萬元,核定企業所得稅20.84萬元,清算土地增值稅369.44萬元。
案例啟示
這是一起風險應對人員從平常生活小事中發現線索,最終成功應對的稅案。本案的成功有如下啟示:
一是風險應對人員要保持高度職業敏感。身處重要防線的風險應對人員必須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在本案中,應對人員憑借職業敏感,于細微處發現疑點,通過系統數據等多種渠道,查出企業少繳稅款事實。在日常案件查處過程中,應對人員要善于從細節中發現問題,謹防被各類假象迷惑。
二是把握關鍵環節,發揮信息化優勢。本案中,應對人員進行了扎實的查前分析,通過系統數據查詢,部門聯動,將個案背后隱藏的線索串聯起來,逐步織密,由點成網,確定應對方向,把握關鍵環節,依托政策法規,極大地提高了應對效率。在日常工作中,要探索更多領域的數據合作,通過建設完備的綜合治稅共享平臺,方便稅務人員涉稅數據歸集、經濟數據分析,不斷提高數據匯聚的廣度和深度。
三是建立稅收協同共治體系。逐步形成“黨政領導、稅務主責、部門合作、司法保障、社會協調、公眾參與”的稅收協同共治體系。本案中,風險應對人員與“打非辦”在信息共享、管理互助的基礎上,獲取企業房產、土地過戶的重要線索信息,避免稅款流失。近年來,稅務部門持續加大與公安、海關、銀行、市場監管、國土等相關的部門協作力度,信息共享、線索移送、聯合辦案等工作環節銜接更加緊密,形成了更為強大的打擊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