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報表的編制特點以及財務分析
來源:安徽稅務籌劃網 作者:安徽稅務籌劃網 人氣: 發布時間:2022-08-15
摘要:一、合并報表的編制特點及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 一) 合并報表的編制特點 1.合并報表所反映的會計主體是會計意義上的 主體 , 合并報表本身并不反映任何現存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
一、合并報表的編制特點及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 一) 合并報表的編制特點
1.合并報表所反映的會計主體是會計意義上的“主體”, 合并報表本身并不反映任何現存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合并報表的概念來說, 在投資方以對外出讓資產、形成對子公司的控制性股權為代價而形成集團的條件下, 合并報表是以整個企業集團為單位, 以組成企業集團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為基礎, 在抵銷了個別財務報表有關集團內的重復項目的數額后編制的、體現企業集團整體財務狀況的報表。
這就是說, 組成集團的母公司、子公司均是獨立核算、有各自獨立的財務與經營體系, 并可以獨立對其股東出具財務報告的經濟實體。集團內的各個母公司、子公司等均有效地支配著各自報表所展示的資源, 并運用各自報表所披露的資源來取得各自的財務成果。整個機構內的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 以股權關系為紐帶, 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但是, 并不存在一個支配合并報表所列示的資源、并通過對著這種資源的有效運用或支配來謀求經濟利益的“集團”這一會計主體。
2.合并范圍、合并報表編制方法的可選擇性以及合并報表的“ 表之表”特點, 使得合并報表的外在表現呈現出彈性化的特性, 合并報表編制的正確性不再體現為個別報表的“ 可驗證性”, 而是體現為編制過程邏輯關系的正確性。就合并報表的編制方法而言, 受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理論( 母公司理論、實體理論、所有權理論) 的影響, 不同國家、統一國家的不同企業有可能選擇不同的合并報表編制方法。對于同一個企業集團來說, 選用不同的報表編制方法, 將使合并報表有不同的外在表現。合并報表的“表之表”特點是指合并報表是母公司以合并范圍內的母公司子公司的報表為基礎編制的。在個別報表的條件下, 企業的報表與賬簿、憑證以及實物等有“可驗證性”的對應關系, 報表編制的正確與否, 可以通過這種“可驗證性”來檢驗。
但是, 在合并報表條件下, 由于在編制過程中集團內部交易的抵銷, 合并報表與分散在企業集團各個企業的賬簿、憑證以及實物不可能存在個別企業報表的那種“可驗證性”關系, 合并報表的正確性也僅僅具有邏輯關系正確與否的意義。
3.編制過程中, 由于集團內部交易的剔除和大部分項目的直接相加, 使得個別報表有意義的信息在合并報表中或者消失、或者失去意義, 因此, 在合并報表的編制過程中, 要對集團內的內部交易進行剔除。主要包括:( 1 ) 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與子公司股東權益( 所有者權益) 中屬于母公司的部分互相抵銷;( 2 ) 母子公司之間的債權債務互相抵銷;( 3 )“存貨”項目中, 集團內公司間的內部銷售所產生的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的抵銷等等。但是, 上述被剔除的項目, 對個別企業是有意義的: 債務企業的債務仍然需要償還、實現銷售的企業也已經將實現的收入計入了利潤表等等。結果, 合并報表中的數字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了“ 匯總”味道, 失去了其原有的“ 鮮活”味道。
?。?二) 合并報表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正因為合并報表的特點, 使得在對其進行財務分析的時候有許多方面需要特別注意, 具體包括:
1.一般而言, 合并財務報表給那些準備評價公司總體業績和財務風險的公眾提供的相關信息, 要遠遠多于使用者分別分析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報表所得的信息。在分析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的報表時,分析者無法評價單張公司報表因公司間交易而被扭曲的程度。各家公司報表的簡單匯總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扭曲現象依然會存在,只有合并報表才能比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2.常規的比率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意義。就個別企業而言, 對其財務狀況的分析,可以采用常規的比率分析方法來進行。但是,在合并報表條件下, 合并報表不反映任何現存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此, 對合并報表進行常規的比率分析將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義。例如計算某公司的毛利率, 因為某公司擁有數目眾多的子公司和業務部門, 計算出來的毛利率是各個不同行業毛利率的一個加權平均值, 基本沒有任何比較的意義。
3.在有些時候, 合并報表不具有決策依據性。
對于信息使用者而言, 他們需要作的決策( 如交易、借貸、投資等決策) 很多時候是針對集團內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 而不是針對并不實際開展經營活動的虛擬的“集團”這一會計主體的。
二、合并財務報表體現了“實質重于形式”這一會計原則
目前對于合并報表的研究很多, 絕大部分都集中在合并理論、合并方法和一些特殊業務的會計處理方面。對于筆者提出的兩個問題———誰在使用合并報表? 怎么使用合并報表進行分析? ———卻很少有人討論。在收集到的資料中, 比較完整地闡述了第一個問題的文獻是閻達五、耿建新和戴德明編著的“高級財務會計”。書中說到:合并財務報表體現了“實質重于形式”這一會計原則的要求:
?。?一) 為母公司的股東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
母公司的股東最為關心合并主體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 因為母公司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子公司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影響。由于控股關系的存在, 子公司的盈虧事實上就是母公司的盈虧。母公司股東對合并財務報表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二) 為母公司的長期債權人提供有用的信息
母公司的債權人通過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而對子公司的資產有間接求償權,因而母公司的長期債權人需要評估母公司的盈利能力與財務狀況, 就必然要關心整個合并主體的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
?。?三) 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外界對于企業管理業績的評價往往以整個經濟實體為基礎, 企業所能分配的紅利也通常是基于合并主體的業績來計算的, 因此合并財務報表對企業管理者也有重要作用。
( 四) 為有關政府管理機關提供有用的信息
企業的控股合并容易形成市場壟斷或競爭的優勢, 從而可能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為此, 有關法規為了維護正當競爭, 常常對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規定一個上限。合并財務報表可以為有關政府管理機關評價企業的市場占有情況及其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提供參考依據。
三、如何使用合并財務報表
關于如何使用合并財務報表, R obertF.M eigs 教授在其文章( Accounting: the Basis For Business Decisions- llEdition) 中也曾經提到:“利益相關者可以通過合并財務報表: 獲得有用的信息以幫助制定投資決策和借貸決策; 獲得有用的信息以幫助對未來的現金流的數量、時間以及不確定性進行合理的評估; 獲得有用的信息以幫助反映企業擁有的資源以及可以控制使用的資源, 同時還反映擁有的資源以及可以控制使用的資源的增加或減少等變化情況。”國內也曾經對此有過斷斷續續的討論。
馬永義、李真兩位學者在《透過“三張表”能看到什么》中認為, 通過合并財務報表可以查看注冊資本的真實性以及企業的成長性( 根據企業成立至今的凈資產的年平均增長率) ; 查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和各項流動性比率, 了解企業對各類債權人利益的保證程度; 對各類資產性項目進行具體分析, 借此對企業財務質量作出基本性判斷( 首先查看企業待處理性項目; 然后了解企業各類攤銷性資產的攤銷情況; 最后計算企業應收賬款和存貨周轉率, 判斷流動資產的流轉質量) ; 閱讀現金流量表, 了解與企業相關的現金流量的信息。
整體來說, 對于誰是合并報表的使用者, 大家的分歧還不是特別大??墒菍τ谠鯓邮褂煤喜蟊?, 卻都沒有給出比較詳細的答案。在一般情況下都要依據合并報表的特點, 對其進行財務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