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行業工藝 制作評估模型
來源:安徽國稅局 作者:安徽國稅局 人氣: 發布時間:2022-08-04
摘要:了解行業工藝 制作評估模型 行業基本情況 遼寧省東港市目前有鑄造生產企業122家,是遼寧省生產造紙機械配件比較集中的地區,鑄造行業稅收占全市稅收收入的比重較大。2005年鑄造行...
|
了解行業工藝 制作評估模型
?
行業基本情況
遼寧省東港市目前有鑄造生產企業122家,是遼寧省生產造紙機械配件比較集中的地區,鑄造行業稅收占全市稅收收入的比重較大。2005年鑄造行業共入庫增值稅4215萬元,占全市稅收收入的比重為21%;2006年1月~9月鑄造行業共入庫增值稅3812萬元,占全市稅收收入的比重為22%.近年來,隨著國內、國際市場對鑄造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東港市的鑄造行業生產形勢不斷看好,出口量連年增加。
從表面上看,東港市鑄造行業各企業技術含量不高,工藝比較簡單,利潤低,加之部分企業享受出口產品免抵退稅政策,造成稅負偏低,但該行業產品熔煉出品率和邊角料的測算沒有行業統一標準,生產的產品差異大,附加值不同,稅務機關平時無法掌握各企業的特點,極易出現賬外銷售的行為。
掌握行業特點,制作評估模型,鎖定疑點問題
評估人員首先請來一名熟悉鑄造行業特點的企業內部技術人員,向他了解本行業工藝特點,并請一部分財務核算比較正規的企業協助,探索制作了基于共性工藝流程的行業評估模型。
鑄造主要工藝過程包括:金屬熔煉、模型制造、澆注凝固和脫模清理等。鑄造用的主要材料是鑄鋼、鑄鐵、鑄造有色合金(銅、鋁、鋅、鉛)等。鑄造方法常用的是砂型鑄造。投入原材料(主要材料):生鐵、廢鋼、錳鐵。輔助材料主要為焦炭;經過沖天爐或電爐熔煉(普通烘缸不用電爐,高合金烘缸需用電爐才能保證質量,用沖天爐調制過程達不到要求)生產鐵水,再經過澆鑄產生毛坯件,毛坯件經過時效處理后。經機械加工(部分企業無機械加工設備委托加工或直接銷售毛坯件)形成產成品。
根據以上流程和有關數據,評估小組制作了該行業評估模型,剖析該行業的疑點問題:
1.原材料投入:鑄造的主要原材料為生鐵、廢鋼、錳鐵等。正常情況下經過熔煉后普通鑄鐵件的耗用生鐵和廢鋼的比例為9∶1左右,烘缸企業耗用生鐵和廢鋼比例6∶4左右,錳鐵根據產品要求投放。因為生鐵和廢鋼含碳量不一樣,生鐵含碳量較高大約為4.0~4.3,廢鋼含碳量較低,大約為0.8左右。
存在疑點:如果廢鋼投入比例過大易使加工難度增大,產品質量無法保證。比例過高或過低均屬異常。
2.輔助材料投入:鑄造業輔助材料主要為焦炭。普通鑄件(烘缸除外)1噸~5噸沖天爐,每投入1噸焦炭,根據件的情況能出4.5噸~5.5噸。普通毛坯件(特殊件另計),5噸~10噸沖天爐每投入1噸焦炭大約能出6.5噸~7.5噸毛坯件(企業廢品重新回爐也按以上方法計算)。
存在疑點:毛坯件產出過低屬異常。
3.毛坯件出品率:原材料投入熔煉后形成毛坯件,正常情況下,普通鑄件每投入1噸生鐵、廢鋼等主要原材料,最低能出85%的鐵水,經過澆鑄產出毛坯件、水口、冒口,水口、冒口占熔煉出的鐵水比例大約30%;毛坯件標準出品率,出成占鐵水的比例大約為60%,水口、冒口重新回爐后繼續投入使用;生產烘缸的企業每投入1噸生鐵、廢鋼等主要原材料最低能出85%的鐵水,與普通鑄件大體相同,經過澆鑄產生的毛坯件(標準成品率)占鐵水比例大約為70%,水口冒口占鐵水比例大約為15%,水口、冒口同樣重新回爐后繼續使用。
存在疑點:出品率低于此標準屬異常。
4.毛坯件加工:毛坯件按客戶要求不同有的直接銷售,有的需要繼續加工后銷售,普通毛坯件經過機械加工后出成率大約為毛坯件的70%以上,邊角料大約為30%(廢品除外),烘缸企業經過機械加工后出成率大約為70%~75%之間,下腳料大約為25%~30%(下腳料包括料頭和鐵屑,料頭基本上回爐使用,料頭占下腳料比例為30%~40%之間)。以1.5M×2M缸為例,毛坯重量大約5.8噸~6噸(標準缸,包括缸蓋)缸蓋毛坯重量大約為1.7噸~1.8噸,缸體毛重大約為4.2噸左右。經過加工后,缸蓋凈重大約為1.2噸左右,缸蓋下腳料全部為鐵屑無料頭,鐵屑大約為0.5噸~0.6噸,占缸蓋比例大約為30%,毛坯缸體出成率大約65%~70%(廢品除外,廢品大約占毛坯缸的10%左右),料頭和鐵屑約占毛坯缸體的30%~35%,料頭占下腳料比例約為40%回爐使用,鐵屑占下腳料比例約為60%,企業無法回爐直接銷售(目前,只有電爐生產鐵屑企業可以回爐使用)。鐵屑占毛坯件比例約為15%~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