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查關聯交易企業 "扭虧為盈"
來源:納稅籌劃網 作者:安徽國稅局 人氣: 發布時間:2022-08-04
摘要:核查關聯交易企業 扭虧為盈 企業基本情況 河北省唐山市某工貿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煉鐵、煉鋼、壓延一體化的大型鋼鐵企業,企業擁有員工3000人,450高爐一座,210高爐3座,20噸轉爐4座,...
|
核查關聯交易企業 "扭虧為盈"
企業基本情況
河北省唐山市某工貿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煉鐵、煉鋼、壓延一體化的大型鋼鐵企業,企業擁有員工3000人,450高爐一座,210高爐3座,20噸轉爐4座,年產鋼坯100萬噸,是某工貿集團的一家子公司。2004年以來,某工貿有限公司連續3年發生虧損,唐山市地稅局將其列為重點評估對象。
疑點分析
2006年,某工貿有限公司生產鋼坯93萬噸,主營業務收入21億元,賬面虧損407萬元,而且2004年、2005年、2006年連續3年虧損,一直未繳納企業所得稅。評估人員選擇了主營業務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財務評估指標,高爐利用系數、噸鐵電力消耗等技術指標,通過縱向、橫向等對比方法,對產成品售價、產能、原材料消耗、工資結構等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發現某工貿有限公司在納稅方面存在以下疑點:
1.主營業務利潤率偏低。該企業2004年賬面虧損10965萬元,2005年賬面虧損18350萬元,2006年賬面虧損407萬元,3年的主營業務利潤率分別為-3.65%、-7.0%、2.39%,明顯低于同類企業同期主營業務利潤率。而3年中,該企業的固定資產分別為4.4億元、6.3億元、7.18億元,變動率很高,企業經營規模日趨擴大。偏低的主營業務利潤率和固定資產的快速增長形成巨大反差。
2.售價偏低,有關聯交易嫌疑。2006年某工貿有限公司噸鋼平均售價僅2280元,在全市被調查的11家鋼鐵企業中售價最低,低于全市平均售價40元~50元。從銷售明細表中發現,銷售給杭州R公司、北京W公司、天津Z公司的鋼坯明顯低于市場公允價格。
3.高管人員工薪偏低。企業的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等人的月薪只有3000元,煉鋼工段長、煉鋼工等高技術人員的月薪只有4500元,這與唐山地區同規模的鋼鐵企業總經理級別6000元左右、高技術人員8000元左右的月薪相比,差距懸殊。
約談舉證
根據上述納稅疑點,2007年5月14日,唐山市地稅局評估人員約談了某工貿有限公司負責生產的副總及財務總監。
通過約談了解到,該公司主要原材料為低品位的印度礦石,其綜合入爐礦品位僅為53%,比正常入爐礦品位低5個百分點,導致產量降低。在約談中評估人員還了解到,杭州R公司全面負責某工貿有限公司的鐵礦石進口業務,R公司每年開具4億元額度的信用證,從印度進口鐵礦石,再銷售給某工貿有限公司。作為回報,某工貿有限公司銷售給R公司鋼坯時每噸讓利120元。約談過程中,評估人員進一步了解到,北京W公司、天津Z公司是唐山某工貿有限公司最大的兩個銷售客戶,每年分別給某工貿有限公司提供2億元~3億元的預付款,某工貿有限公司根據預付款時間長短對兩家公司進行讓利。
從表面上看,某工貿有限公司和杭州R公司、北京W公司、天津Z公司之間的業務往來非常正常,但通過上述交易,某工貿有限公司的售價偏離了市場公允價格。關于高管及技術人員的工薪問題,企業辯稱因效益不好導致員工工薪較低。
實地核查
由于與某工貿有限公司的約談沒有實質性的進展,6月25日,唐山市地稅局評估組決定對某工貿有限公司進行實地核查。通過實地核查,評估人員終于發現了某工貿有限公司銷售和工資發放的秘密。原來,某工貿有限公司為達到避稅目的,于2004年由X工貿集團投資注冊了唐山Y商貿有限公司,某工貿有限公司大部分銷售業務由Y商貿有限公司負責,某工貿有限公司和Y商貿有限公司同屬某工貿集團的子公司。由于Y商貿有限公司屬新辦企業,2004年,當地國稅局依法減免了Y商貿有限公司2004年度的企業所得稅。
通過延伸檢查,評估人員發現,某工貿有限公司銷售給杭州R公司、北京W公司、天津Z公司的鋼坯實際上并沒有發生商品的轉移,杭州R公司、北京W公司、天津Z公司通過開具發票又將鋼坯轉售給了Y商貿有限公司。這樣鋼坯在開具了兩輪發票后仍停留在某工貿有限公司的倉庫里,等待Y商貿有限公司向市場銷售。在這個銷售鏈條中,5家企業因復雜的利益關系而結成一體,分割了本應屬于某工貿有限公司的利潤。Y商貿有限公司和某工貿有限公司同屬某工貿集團的子公司,屬關聯企業且在同一地點辦公,貨物在轉了一圈后又回到原地銷售。而北京W公司、天津Z公司的預付款實質上就是借款,是典型的融資行為。評估人員又核查了某工貿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處的檔案,發現部分高管、技術人員的工資發放金額遠高于財務處賬面記載。在大量的事實面前,Y商貿有限公司終于承認了銷售讓利、通過Y商貿有限公司發放部分工資的事實。
評估處理
根據《稅收征管法》和《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某工貿有限公司調整了關聯交易減少的收入,調增應納稅所得額3600萬元。在此基礎之上又對各種費用的列支情況進行了自查,查出多列工資及三項費用470萬元,在成本中列支滯納金和贊助費71萬元。上述3項共調增應納稅所得額4141萬元,2006年企業賬面虧損407萬元,調整后的應納稅所得額為3734萬元,應納企業所得稅1232.22萬元。通過評估,某工貿有限公司由一個虧損企業一舉扭轉為盈利大戶。2006年某工貿有限公司年所得12萬元以上自行申報個人所得稅的人數僅為1人,通過評估又有13人重新進行了申報,其中1人年薪20萬元,4人年薪12萬元,另有8人年薪10萬元,共補繳個人所得稅15萬元。
隨著經濟的發展,追求稅后收益最大化,已成為關聯企業的終極目標,而關聯交易的多樣化和復雜化也被更多的企業所采用。本案中某工貿有限公司正是憑借復雜多樣的關聯交易轉移了大量利潤。某工貿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1.8億元,而杭州R公司每年為其提供4億元的信用擔保購進原材料,完全控制了某工貿有限公司的原材料購進,形成了關聯關系。北京W公司、天津Z公司每年分別借款2億元~3億元給某工貿有限公司,均超過了某工貿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100%,3家企業也構成了關聯關系。Y商貿有限公司和某工貿有限公司同屬某工貿集團的子公司,也直接構成了關聯關系。5家企業在資金、原材料、購銷等方面互為控制,形成了較為復雜的關聯關系。從關聯交易的形式和結果看,某工貿有限公司具有隨意調節價格的能力。因此,稅務部門對該鋼鐵企業日常征管監控的重點應放在關聯交易方面,防止企業因轉讓定價而轉移利潤。
?。ū景咐珊颖笔〉胤蕉悇站痔峁?
點評
提起關聯企業避稅,一般都認為是跨國企業之間利用不同稅負環境和企業間的控制與被控制關系逃避所得稅。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各種經濟利益關系越來越復雜,內資企業利用關聯企業規避稅收、偷逃稅款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偷逃稅的目的也不僅僅限于所得稅。最常見的避稅辦法就是利用關聯企業間進行轉讓定價,以各種避稅手段轉移利潤,造成賬面上大面積虧損。本案例就是采取這種方式。
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特設"特別納稅調整"一章,對防止納稅人通過關聯方轉讓定價作了明確規定,同時新增加了一般反避稅條款、防范資本弱化條款、防范避稅地避稅條款,加大了對避稅行為的處罰力度。
提醒納稅人,內資企業的避稅行為同樣處于反避稅范圍。目前各級稅務機關已經提高對內資關聯企業偷逃稅的意識,加大征管和稽查力度。在新的法律框架下,納稅人避稅行為的成本將明顯增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