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林(化名)是上海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的會計,他前一段時間在向稅務部門送出口退稅的資料時,正好接到稅務專管員通知其去領取預收賬款的自查表格。對此,張林表示“一點都不意外”,但仍感覺“來得太快了”。而感嘆的原因正是“我們單位的預收款比應收款多很多”。
據《中國會計報》記者采訪了解,部分企業之所以出現較大的“預收賬款”余額,主要是由幾方面原因造成的。
對稅法理解不到位
張林即將開展的“預收賬款”自查工作需要追溯到2006年。他說現在的感覺是“汗如雨下”?!邦A收賬款”之所以讓會計人員如此緊張,是因為其牽涉到稅收問題。
“預收賬款”是由買賣雙方協議商定,由購貨方預先支付一部分貸款給供應方而發生的一項負債,也是稅務人員比較關注的一個科目?!邦A收賬款”該轉不轉就是偷稅漏稅,如果這樣的話,按規定,在補繳稅款和滯納金后,還要被罰款。
企業為何沒能正確處理好“預收賬款”?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很多企業抱著僥幸心理,也可能對稅法本身并不是非常了解,認為把銷售收入放在預收賬款里暫時不確認收入,就可以不繳增值稅?!睂嶋H上,按稅法規定,在很多情況下企業即使把大量銷售放在預收賬款里,也要繳增值稅。
會計準則與稅法規定有差異
除了對稅法理解不到位外,會計準則與稅法規定存在差異也是導致企業“預收賬款”余額較大的一個原因。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十八條規定,采取預收貨款方式銷售貨物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貨物發出的當天,但生產銷售生產工期超過12個月的大型機械設備、船舶、飛機等貨物,為收到預收款或者書面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而《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 —收入》則規定,銷售商品需要安裝和檢驗的,在購買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裝和檢驗完畢前,不確認收入,待安裝和檢驗完畢時確認收入。
稅法規定的納稅義務時間和會計準則存在差異,但這只是沒有正確處理好“預收賬款”的一個原因。
人為調節納稅是主因
不過,上述兩種因素在某種意義上只是企業用來搪塞稅務部門的理由。企業沒有處理好“預收賬款”,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人為調節納稅。
“預收賬款”對于需要繳納增值稅的企業來講很繁瑣。很多企業可以取得的進項稅票要么不合規、要么根本就沒有,因此,企業可以抵扣的進項稅有限,以至于普遍存在進項稅不足的問題?!叭绻麑㈩A售賬款直接確認銷售的話,企業每月就要繳納很多增值稅。所以,企業把大量的銷售都放在預收賬款里,不確認收入?!鄙鲜鰳I內人士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