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稅務稽查基本知識及企業應注意的問題
? 一、偷稅與偷稅罪
? 1、偷稅的含義:征管法63條(造成不交或少交應納稅款的后果、偷稅罪構成要件)
? 2、基本表現形式:隱匿應稅所得;亂列費用開支、虛增成本;賬表不符進行虛假申報、不申報或少申報
★問題:
(1)關于偷稅認定的期限問題
某企業將12月份開出的發票在次年2月份實際收到款項時入賬并申報納稅,算不算偷稅?
(2)企業預繳所得稅時少申報,算不算偷稅?稅務機關會如何處理?
(3)由于納稅人計算錯誤等失誤造成少納稅的,是否為偷稅?(征管法第52條)
由于計算錯誤造成多納稅款如何處理?(征管法第51條)
(4)由于稅務機關的責任造成少納稅的,是否為偷稅?(征管法第52條)
有人認為與稅務機關搞好關系,利用稅收征管的漏洞完全可以獲取稅收利益(有人認為這也屬于納稅籌劃內容),你認為呢?
(5)編造虛假計稅依據未造成少納稅的是否屬于偷稅?
案例:某公司為內資新辦企業,所得稅在免稅期。經稅務局通知在2005年份2月份將年度申報表申報完畢,虧損80萬,并于2月底經稅務通知進行了虧損審查認定。
該公司根據會計制度將開辦費一次列支;房屋建筑物因屬簡易的搭棚按10年計提了折舊,而稅法規定20年.近日稅務局來公司匯算檢查發現未作納稅調整,故要求將多列支部分繳納所得稅及滯納金。
(6)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是否屬于偷稅?
?(7)由于納稅人對稅法不熟悉造成少納稅的,是否為偷稅 ?
?(8)在稅務稽查過程中企業在稅務機關未檢查(未處理)之前主動補交了稅款,是否可以認定為偷稅?稅務方面如何處理?
[基本案情]
某生產企業2005年10月份采取賒銷方式銷售貨物一批,合同總金額234萬元,其中價款200萬元,增值稅額34萬元。合同約定2005年11月20日收款。但由于購貨方到期未付款,企業就未作銷售處理。2006年1月,購貨方付款后企業作銷售處理并于2006年2月份申報繳納了相關稅款。稅票所屬期填寫為2006年1月。某稅務稽查局2006年5月對該企業檢查時發現了企業未按稅法規定申報納稅的問題,企業也做出了解釋。
[問題]是否可以認定企業偷稅?
補充申報對控制涉稅法律風險爆發的積極作用(自查補稅)
3、法律責任
? 二、稅務檢查中各方的權利與義務
? 1、稅務檢查中稅務機關的權利:稅務查賬權、場地檢查權、責成提供資料權、詢問權、查證權、查核存款權、采取稅收保全措施權(提前征收、責成提供納稅擔保、阻止欠稅者出境、暫停支付存款和扣押查封財產)、強制執行權(對于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均可適用,但保全措施只適用于納稅人)、收集證據權、依法處罰權(罰款、沒收非法所得和非法財物、停止出口退稅)
? 2、稅務檢查中被檢查對象的權利:拒絕違法檢查權、要求賠償權、申請復議和訴訟權、要求聽證權、索要收據和拒絕違法處罰權
? 3、稅務檢查中稅務機關的義務:出示證件、為納稅人保密、采取行政措施開付單據
? 4、稅務檢查中被檢查對象的義務:接受稅務機關依法檢查(不作為的義務,只要不阻撓即為履行該義務)、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 三、稅務檢查方法:
? 財務指標分析法、賬證核對法、比較法、實物盤點法、交談詢問法、外調法、突擊檢查法、控制計算法
? 四、稅務稽查選案中的重點稅收指標:
? 1、稅收負擔測算:稅收負擔率=應納稅額÷計稅依據×100%
? 出口企業稅收負擔率:
? 影響稅負率的重要因素:
? 2、銷售額變動率分析:
? 銷售額變動率=(本年累計應稅銷售額—上年同期應稅銷售額)÷上年同期應稅銷售額×100%
? 3、毛利率分析: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 是否存在本期銷售毛利率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的問題
? 4、本期進項稅額控制數=[期末存貨較期初增加額(減少用負數)+本期銷售成本+期末應付帳款較期初減少數(增加額用負數)]×主要外購貨物的增值稅率+本期運費支出數×7%
? 5、應出產量=實際耗用的材料數量÷單位產品消耗定額(測定關鍵原材料、核心部件)
? 如當月實際耗用量10000噸,單位產品耗用0.2噸,則應出產量=10000噸÷0.2噸/件=50000件
? 檢查“產成品”科目借方入庫數量=40000件,可能存在的問題:
? (1)、領用材料未全部用于生產 (2)、完工產品未入庫即銷售
? 以某一行業的生產加工企業為例,選取“原材料”作為控制物件,推算“應稅銷售額控制數”,進行比對分析。假設該企業某期采集的信息資料:原材料消耗1000噸,單位產品原材料消耗定額10,平均單價1500元/噸,產銷比例為80%,申報銷售收入8萬元。
本期產品產量=本期原材料消耗量/單位產品原材料消耗定額=1000噸/10=100噸。
? 本期銷售數量=產量×產銷比例=100噸×80%=80噸。
? 應稅銷售額控制數=本期銷售數量×平均單價=80元×1500元/噸=120000元。
? 應稅銷售額控制數120000元>申報銷售收入80000元,初步判斷可能存在帳外經營、瞞報銷售收入問題。
? 五、稅務稽查流程與稽查各階段企業注意的事項
? (一)稽查對象的確定(選案)
? 1、計算機選案指標:
? 增值稅有關選案指標:
? 進項稅額-銷項稅額>0連續超過三個月
? 銷售稅金負擔率低于同行業平均稅負率(或低于同行業最低稅負控制線)
? 銷售稅金與銷售收入變化幅度不同步
? 銷項稅金與進項稅金變化幅度不同步
? 企業所得稅選案指標:
? 銷售利潤率(縱向比較大幅下降、橫向比較明顯偏低)
? 銷售毛利率、銷售成本利潤率、投資收益率
? 人均工資額(=工資總額÷平均職工人數)
? 固定資產綜合折舊率(=本期折舊額÷平均固定資產原值)
? 綜合指標:銷售收入變化幅度>30%
? 六個月內累計三次零負申報
? 六個月內發票用量與收入申報為零
2、稅務機關案頭審計分析選案指標:
? 申報與發票銷售收入對比 申報收入<發票銷售收入
? 申報銷項稅額與發票銷項稅額對比、申報進項稅額與抵扣聯對比
? 進項稅金增幅超過銷售收入增幅30%
? 出口金額變化幅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