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起,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從1600元提高到2000元,我市大約還有一半的工薪族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稅費用扣除標準提高以后,工薪族如何操作才能合理繳稅?昨日,市內稅務專家提醒,市民可以通過合理納稅籌劃,節約個稅支出。
籌劃納稅 幫你省錢
所謂納稅籌劃,就是在遵守國家稅法前提下,充分考慮和利用稅法賦予的優惠政策,設計節稅方案,從而取得享受減免稅的優惠待遇,最大可能地獲取節稅效益。重慶勤正稅務師事務所所長吳克勤分析,個稅標準提高以后,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費等收入方面都有籌劃空間,節約個稅支出。
吳克勤稱,個稅籌劃應牢固把握三個方向——
在保證實際所得不變的前提下,同時減少名義所得和名義支出,從而降低應納稅所得額。比如把個人收入變為單位對職工的福利勞保支出,個人收入就可以在單位經營成本中稅前扣除。
對可以減除一定費用的應稅所得項目,應盡可能擴大減除費用額度。比如在房屋出租收入繳納個稅方面,市民若在房屋出租期間對房屋進行維修,那么維修費用就可以在稅前進行扣除,從而擴大減除費用額度。
對實行超額累進稅率的應稅所得項目(如工資、薪金收入等),應盡量避免臨界所得進入高檔稅率區。比如劉先生3月份的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5%的稅率,再多發幾十元工資,稅率就變成10%了,那么這幾十元就應盡量改期發放,避免“單位多發了錢,收入卻減少”的尷尬。
吳克勤提醒,市民在進行納稅籌劃的時候,除了牢固把握三個方向,還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綜合效益原則。納稅籌劃不能孤立進行,如果某項納稅籌劃取得了節稅效果,卻增加了其他方面的支出,這樣進行納稅籌劃就值得商榷。
前瞻性原則。任何一項具體的納稅籌劃方案的研發、選擇、確定,都必須在該方案所涉及的納稅事項已成為既定事實之前。如果該涉稅事項已成既定事實,再事后進行“籌劃”,就是掩蓋事實真相,偽造、變造、隱匿相關資料,納稅人將承擔偷稅的法律責任。
技巧 1
避免進入高檔稅率區
吳克勤稱,個人所得稅法對工薪所得實行超額累進稅率,隨著應納稅所得額的增加,適用稅率也相應提高。如果工薪所得不均衡,可將不均衡所得變為均衡所得,從而避免進入高檔稅率區。
比如:某企業高管張先生年薪36萬元,企業采用以下三種方式發放收入,每種發放方式的納稅額度都不一樣。
第一種發放方式:按月平均發放,每月發三萬元。張先生全年的應繳個稅67500元,全年稅后收入為292500元。
第二種發放方式:1至11月每月發1萬元,剩余25萬元12月發放。張先生1至11月的應繳個稅13475元,12月應繳個稅96225元,全年稅后收入為250300元。
第三種發放方式:1至12月每月發1萬元,剩余24萬元作為年終獎發放。張先生1至12月應繳個稅14700元,年終獎應繳個人所得稅47625元,全年稅后收入為297675元。
顯而易見,第三種發放方式最節稅,因為它成功避免了部分應稅所得進入高檔稅率區,全部所得都是適用20%的稅率。
技巧 2
分解勞務報酬
吳克勤介紹,稅法所指勞務報酬畸高,是指個人取得勞務報酬,其應納稅所得額一次超過20000元。在對勞務報酬所得進行納稅籌劃時,可將一次收入分解為多次收入,從而變“畸高”收入為“非畸高”收入,以避免被加成征收個人所得稅。
比如:劉先生受托為某大學研究生作專題講學,講學酬金為6.5萬元,食宿、往返交通費自理。
若該講學在一個月內完成,劉先生6.5萬元勞務報酬所得應繳1.38萬元個人所得稅,稅后收入為5.12萬元。
如果劉先生與校方達成如下協議:講學時間安排在四個月里,每月往返交通費食宿費每次5000元由校方支付,然后從劉先生的勞務報酬里扣除。按此協議,劉先生實際獲得勞務報酬為4.5萬元,應繳個稅7200元,則劉先生稅后實際收入為5.78萬元。經過納稅籌劃以后,在校方沒有增加支出的情況下,劉先生因節稅增加收入66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