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然而在履行繳納個人所得稅義務的同時,人們還應懂得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家庭的綜合理財收益,進行個人所得稅合理避稅,尤其是隨著收入的增加,通過稅務籌劃合理合法避稅也是有效的理財手段之一。那么,怎樣才能合理合法地來進行個人所得稅避稅呢?從目前看,個人可以通過投資避稅和收入避稅兩種方法有效避稅。
收入避稅:理解掌握政策除了投資避稅之外,還有一種稅務籌劃方法經常被人忽視,那就是收入避稅。由于國家政策——如產業政策、就業政策、勞動政策等導向的因素,我國現行的稅務法律法規中有不少稅收優惠政策,作為納稅人,如果充分掌握這些政策,就可以在稅收方面合理避稅,提高自己的實際收入。
比如那些希望自主創業的人,根據政策規定,在其雇傭的員工中,下崗工人或退伍軍人超過30%就可免征3年營業稅和所得稅。對于那些事業剛剛起步的人而言,可以利用這一鼓勵政策,輕松為自己免去3年稅收。
而對于大眾而言,只要掌握好國家對不同收入人群征收的稅基、稅率有所不同的政策,也可巧妙地節稅。小王是一家網絡公司的職員,每月工資收入4500元,每月的租房費用為800元。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法》中規定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在工資收入所得扣除2000元的費用后,對于500-2000元的部分征收的稅率是10%,2000元以上部分征收的稅率是15%.按照小王的收入4500元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是4500元-2000元,即2500元,適用的稅率較高。如果他在和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時達成一致,由公司安排其住宿(800元作為福利費用直接交房租),其收入調整為3700元,則小王的應納稅所得額為3700元-20000元,即1700元,適用的稅率就可降低。
對于那些高收入人群而言,合理避稅和節稅就顯得更為重要。張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年薪36萬元,一次性領取。按照國家的稅法,他適用的最高稅率高達45%,如果他和公司簽訂合同時將年薪改為月薪的話,每個月3萬元的收入能使他適用的最高稅率下降到25%,節稅的金額是相當可觀的。
在我國《個人所得稅法》中,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利息、股息、紅利、財產租賃、轉讓和偶然所得等均屬應納稅所得。因收入不同,適用的稅基、稅率也不盡相同,從維護納稅人的自身利益出發,充分研究這些法律法規,通過合理避稅來提高實際收入是納稅人應享有的權益。我國和稅務相關的法律法規非常繁多,是一個龐大的體系,一般納稅人很難充分理解并掌握,因此大家除了自己研究和掌握一些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知識之外,不妨在遇到問題時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如專業的理財規劃師、律師等,以達到充分維護自身權益的目的。
一、利用人的流動方式進行國際避稅
在國際上,許多國家往往把擁有住所并在該國居住一定時間以上的確定為納稅義務人,如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規定:“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如何使自己避免成為某一國居民,便成為規避納稅義務的關鍵。這就使一些跨國納稅人能自由地游離于各國之間,而不成為任何一個國家的居民,從而達到少繳稅或不繳稅的避稅目的。在我國對外開放后,隨著國際間人員、技術和經營業務交流與往來的不斷擴大,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避稅方法。
二、通過財產或收入的轉移進行避稅這種方法是在財產或收入的所有者不進行跨越稅境的遷移,也即是不改變居住地和居民(公民)身份的情況下,通過別人在他國為自己建立相應的機構,將自己取得的財產或收入進行轉移、分割,以規避在居住國繳納所得稅或財產稅,享受他國的種種稅收優惠和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