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劉強東在內部信宣布京東架構調整:組建三大事業群。劉強東在內部郵件中表示,為了服務于客戶多變的需求和開放的生態體系,京東的組織需要變得更為靈活、敏捷,成為積木型的組織,而此次架構調整就是為了順應戰略的需求。
劉強東表示,這次架構調整將帶來三個方面的變化,首先是讓三大事業群內部關聯業務產生高度積木化的協同效應,真正由以采銷一體化為核心、SKU為核心轉變成以用戶(客戶)為核心、以場景為核心;其次是,授權前移,減少溝通成本和決策周期,快速響應和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讓一線聽得見炮火聲音的人來決策”、提升自下而上的創新意識;第三是,大幅提升資源的使用效率,強化精細化運營,最大限度的提升客戶體驗,夯實未來的核心競爭能力。
郵件全文可以在網上搜到,我認為是滿滿的干貨,值得借鑒學習。很多優秀的企業家已經意識到:效率才是第一位的!所有的架構設置,制度建設和流程設計,都要圍繞著提高效率,保證質量這一管理目的,并處理好人這一核心。京東組建三大事業群,就是要打通產供銷全業務鏈,剔除阻礙效率質量的掣肘因素,提高實戰者的決策力和執行力。這也是華為任正非推崇的,更是眾多務實企業家的共識,難不成你真的相信,京東劉總會如此慷慨地分享自己寶貴的管理經驗?你想少了!這只是一個假象,充分地授權只是一方面,扁平化管理的短平快有利也有弊,另一個秘密武器劉總沒有說,那就是內控體系的健全和完善。
事物總是對立統一的,如同一輛車行駛,要想跑得快,必須要踩油門,但是只踩油門肯定要出事,那怎么辦?配套剎車??!超速要松油門,踩剎車,遇到緊急情況要踩剎車,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車輛的安全行駛,才能保障車上人員的人身安全。油門就是組織政策,剎車就是制度約束,我們就是車上的司機和乘客,無論是操作者還是指揮者,都要理性看待二者的關系。
有人總是抱怨條條框框限制,不可否認條條框框有不合理處,但所有的規則紀律都是經過充分論證才生效的,否則它也無法執行和存續。有條條框框不舒服,沒有就好了?NO,會更加的混亂和糟糕。抵觸規則的人要么是私心,要么是片面,唯有理性客觀者才能平安順利。只是每個人都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和審視問題,很難做到換位思考和統籌考慮,矛盾爭議不斷也就在所難免。
京東這次架構重組是創新,也是平衡,企業在創業初期,一般都是短平快的決策,那是因為規模小,好控制。企業發展中期,隨著規模擴張,人員增多,就要有規則約束,規則約束的目的仍舊是高效和優質,凡是違背這一目標的規則都是錯誤的。如同剎車和油門的矛盾,規則約束和簡單便捷是對立統一的,二者并不沖突,本質是高效安全,而不是高效或安全。錯誤的認知和執行是把二者完全對立起來,結果必然是不理想的。
京東敢于創新推行扁平化的短平快管理,必定有一支高效的執行團隊,何以塑造一支高效的執行團隊?憑覺悟和認識,憑自律和素養嗎?那是極少數,也難以持久,最立竿見影和卓有成效的是強化督查監管。定政策,有手段,貴務實,能執行,京東對貪腐舞弊的零容忍和強高壓手段是執行力的最有力保障!沒有健全完善的內控體系,事業部制無異于養虎為患,一個自由瘋長和缺乏約束的組織,分裂和覆滅是遲早的事。大家要提防埋下的這個大坑,不要簡單模仿,參悟不透是有風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