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自去年以來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于提供快遞收派服務的物流企業來說,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8號,以下簡稱“8號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延續實施應對疫情部分稅費優惠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7號)規定,自2020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可以免征增值稅。筆者在實踐中發現,一些相關企業在享受該優惠時未將進項稅額轉出,還有企業錯誤地開具了發票。這些問題值得其他納稅人注意并借鑒。
真實案例
某物流企業F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普通貨運、國內快遞、道路貨運代理及配送服務等業務的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2021年3月1日~2021年3月31日屬期,F公司進行申報時,在申報表附列資料一中,免稅服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填報合計銷售額為69萬元;在附列資料二中,當期申報抵扣進項稅額填報55萬元,當期進項稅轉出額填報為0。同時,F公司開具快遞收派專用發票金額為40萬元,而《增值稅減免稅申報明細表》中,“免征增值稅項目銷售額(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一欄填報69萬元。
稅務人員經過數據分析及風險檢查發現,F公司存在開具發票時將免征增值稅的應稅服務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已享受疫情防控增值稅優惠政策但進項稅額未轉出等問題。
實務分析
F公司的例子具有一定代表性。結合實務中的情況看,物流企業在享受疫情防控增值稅優惠政策時,進項稅額未轉出、錯誤開具發票是比較多見的風險。
結合本案例來看,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規定,對一般納稅人來說,用于免征增值稅項目的購進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已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用于免征增值稅的,要按照下列公式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凈值×適用稅率。因此,F公司將同屬期相應的進項稅額抵扣是錯誤的,應當將相應的進項稅額轉出。
就發票開具而言,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發生應稅銷售行為適用免稅規定的,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因此,物流企業提供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適用于增值稅免征規定的,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處理建議
雖然8號公告規定的稅收優惠截止到2021年3月31日,但F公司的風險案例值得其他納稅人借鑒。納稅人需要注意的是,當自身應稅行為符合條件,可以享受增值稅免稅優惠時,相應的進項稅額不能抵扣,已經抵扣的應按規定將相應的進項稅額轉出。此外,當享受增值稅免稅優惠時,不能再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對于稅務機關來說,在加強政策宣傳輔導的同時,有必要更充分地發揮稅收大數據作用,對企業的申報數據、開票數據等進行分析,精準識別企業的潛在稅務風險,及時發送提示提醒,幫助納稅人更加合規、順暢地享受優惠。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通州區稅務局)
享受免稅勿忘進項稅額的處理
為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紓困發展,兩部門陸續下發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其中一般納稅人在享受免稅政策時要注意進項稅額的正確處理。
目前免稅政策有:
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自2022年5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納稅人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
我們都知道納稅人享受免稅政策時其對應的進項稅額不能抵扣。對于專門用于免稅項目的固定資產可能會存在以下情形,一是免稅期間購進;二是以前期間購進已經抵扣進項。對于固定資產進項稅額的處理,我們分析如下:對于專門用于免稅項目的固定資產,當期新購進的,其進項稅額不能抵扣,直接轉出;以前期間購進的固定資產已經抵扣進項,現在用于免稅項目屬于改變用途的情形,應當對進項稅額按比例作轉出處理。
具體規定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凈值×適用稅率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凈值,是指納稅人根據財務會計制度計提折舊或攤銷后的余額。
我們知道了專門用于免稅項目的固定資產,其進項稅額不能抵扣,以及改變用途時的正確處理。但有朋友也會問,免稅政策今年年底到期,明年就要征稅了,如果固定資產仍然在使用,那么進項稅額還要做處理嗎?還能抵扣嗎?
別急,我們再來看以下規定:
財稅[2016]36號文件附件2規定:2.按照《試點實施辦法》第二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發生用途改變,用于允許抵扣進項稅額的應稅項目,可在用途改變的次月按照下列公式計算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
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凈值/(1+適用稅率)×適用稅率
上述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應取得合法有效的增值稅扣稅憑證。
來源:優稅智云 作者:孫惠敏 2022.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