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模以上的裝備制造企業為什么普遍存在主營業務收入數額大,企業所得稅稅負卻偏低的問題?黑龍江省地稅局稽查局近期采用信息比對的稽查方式,發現了多家企業出現相關問題的秘密。
黑龍江省地稅局稽查局近期結合日常調研發現的疑點,采用信息比對的方法,督導齊齊哈爾市地稅局對裝備制造行業實施了專項檢查。利用這種檢查方法,齊齊哈爾市地稅局快速弄清了多家裝備制造企業常年虧損無稅或稅負偏低的隱秘,截至目前已查補入庫稅款1493萬元。
日常調研發現裝備制造業怪象
2013年9月~12月,黑龍江省地稅局稽查局結合本省老工業基地的特點,對省內重點行業裝備制造企業進行了調研。在調研過程中,該局發現齊齊哈爾市規模以上的裝備制造企業普遍存在“主營業務收入數額較大,企業所得稅稅負偏低”的情況。
資料顯示,這些裝備制造企業大部分負責大廠的輔料加工業務,但常年虧損。其中,既有由自然人控股的有限公司,也有國營下屬分支企業。這些企業通常銷售收入持續穩定,但利潤總額偏低或為負數,連年不繳企業所得稅或繳得非常少,稅負偏低,而企業并沒有申請破產清算。
根據相關信息,黑龍江省地稅局稽查局調研人員初步判斷,這些企業很可能存在偷逃稅問題。
用信息比對法核查申報真實性
為弄清楚這些企業的真實生產經營情況,黑龍江省地稅稽查局對齊齊哈爾市地稅局稽查局作出工作部署,立即對齊齊哈爾市的裝備制造企業進行重點解剖式檢查。
按照省局的要求,齊齊哈爾市地稅局稽查局主要采取信息稽查的方式,通過將企業內控信息、企業外部第三方信息、企業財務信息相比對,重點核實企業申報入庫信息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檢查中,稽查人員緊緊圍繞裝備制造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從企業的簽訂訂單、設計研發、組織生產和交付使用等方面入手,從合同簽訂、預計用料、實際投入、工時計算、生產進度以及出廠檢查等環節獲取涉稅信息。在此基礎上,將相關信息進行比對,分析企業成本、費用支出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同時,重點關注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流向、成本費用支出是否合理、關聯交易是否存在避稅嫌疑、重大經濟事項是否符合稅收政策要求等問題。通過以上信息采集和信息比對分析,核查企業的申報數據是否真實、完整。
三家企業偷逃稅問題浮出水面
采用這種檢查方式,齊齊哈爾市地稅局稽查局很快就發現了三家企業常年稅負偏低的問題所在。
案例一通過信息采集和比對分析,稽查人員在檢查某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的過程中發現,該企業按照銷售合同,跨年度生產了DWTB29型數控立柱移動式銑車床。合同金額為1890萬元,預算成本為1598萬元,累計實際發生成本1029萬元,累計實際發生成本占預算總成本的比例為64.37%。由此可以確定,其建造合同完工進度應為64.37%。
按照會計準則規定,該企業應當按照合同完工進度確認收入1216萬元、成本1022萬元。但是在該企業的賬簿、財務報表和納稅申報表中,都看不到這筆收入。經過約談,該企業財務負責人承認,當時客戶沒有索要發票,就沒有開票,因此沒有按照完工進度結轉確認收入。
齊齊哈爾市地稅局稽查局認為,該企業未按規定結轉主營業務收入,存在不計或少計應稅收入問題,應依法補繳企業所得稅182萬元。
案例二同樣是通過信息采集和比對分析,稽查人員在對某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的檢查中發現,該企業將所取得的財政補貼7504萬元列為不征稅收入。
稽查人員向該企業財務負責人說明,雖然這樣的會計處理符合稅收文件關于將專項用途資金列入不征稅收入規定的條件,但該企業納稅申報時將不征稅收入對應的6833萬元支出,在稅前扣除中未作納稅調整。而按照稅法規定,不征稅收入對應的支出不予稅前扣除。據此,齊齊哈爾市地稅局稽查局最終認定,該企業應對6833萬元這項支出作納稅調增,需補繳企業所得稅1024萬元。
案例三同樣,稽查人員通過審核某標準件廠與其總廠發生的銷售等關聯交易事項,發現該企業在被檢查年度內,與其總廠接連發生了幾起關聯交易,總金額高達19826萬元。但該企業并沒有向稅務機關報備同期的交易資料和預約定價。
按照《特別納稅調整管理辦法》規定,稽查人員對該企業的收入額進行了分析,再用成本加成法進行了計算,最終確定,按照獨立交易原則,該企業應確認的銷售收入金額是20625萬元,兩者相差799萬元。據此,稽查人員認為,在被檢查年度,該企業與其總廠的銷售收入未按照獨立交易原則執行,企業也未進行納稅調整,因此企業應補繳企業所得稅199萬元。
查后小結:
在這次專項檢查中,齊齊哈爾市地稅局稽查局采用信息比對方法,通過對10戶企業的檢查,有效破解了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及時發現并鎖定、固化了證據,共發現涉稅疑點信息23條,經過檢查確認共查補入庫稅款1493萬元。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地稅局稽查局、齊齊哈爾市地稅局稽查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