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劃與偷稅案例剖析(三)
來源:安徽稅務籌劃網 作者:安徽稅務籌劃網 人氣: 發布時間:2022-08-08
摘要:[案例7] 深圳某酒廠,生產高度糧食白酒,因在國內獲獎,產品銷路較好。新建生產線于1998年9月正式投入生產。稅務人員在年末對其納稅檢查前,先審閱了企業各月的納稅申報表,了解...
|
[案例7] 深圳某酒廠,生產高度糧食白酒,因在國內獲獎,產品銷路較好。新建生產線于1998年9月正式投入生產。稅務人員在年末對其納稅檢查前,先審閱了企業各月的納稅申報表,了解到該廠9月份以后的銷售收入比前8個月平均上長幅度約在5%左右。但按其生產經營狀況分析,銷售收入的增長與生產增長可能存在相當大的懸殊。帶著疑點,稅務人員首先檢查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明細賬。經計算,9月份以后每月結轉完工產品成本比9月份以前各月增長40%左右,大大影響了企業申報納稅的銷售收入增長幅度。又查“產品銷售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與企業納稅申報數一致,高于企業申報納稅的銷售收入增長幅度。進一步審查記賬憑證、原始憑證,也未發現有漏記、少記銷售收入的現象。稅務人員將“生產成本”、“產成品”、“產品銷售成本”對照審查,經計算,用完工產品成本減去產品銷售成本比企業期末的產品庫存成本多64.35萬元。財務人員說差額部分屬分期收款發出商品。查“分期收款發出商品”,果然有借方余額64.35萬元,只有借方增加數,沒有貸方減少額。此時企業產品又正值走俏,顯然屬不正?,F象。況且既有分期收款銷售貨款收不回的情況,又有大量預收賬款無商品可發的情況,還有商品積壓售不出去的情況,真是矛盾百出。檢查購銷合同,銷售部門又無簽訂購銷合同,說明分期收款銷售是虛假的,針對預收賬款,庫存產品較大的問題,稅務人員又到倉庫盤點部分產品,審查保管員的實物賬,核對出倉庫實物賬上的數量比財務部門的產品賬上少3千箱(每箱成本117元)。經與“預收賬款”明細賬核對,預收貨款的產品有153萬元的產品已經發生。事實面前廠領導才道出實情。原來廠領導看今年產銷兩旺,利潤可觀,怕變幻莫測的市場隨時發生變化,為調節以后年度利潤,將收到的一部分銷貨款轉入“預收賬款”賬戶(共計轉入153萬元)。記入“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的產品成本核算是怕產品庫存過大,引起懷疑,而將已售出未作銷售處理產品轉移到該賬戶?!爱a成品”賬上相對保管實物賬上多出的3千箱也屬銷出產品不記賬引起的。
酒廠為調節利潤,將實現的銷售收入通過轉移分散的辦法,隱匿起來。手法隱蔽,但也不是沒有矛盾、破綻。因此,在納稅檢查中,也可以先審閱分析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根據“預收賬款”、“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產成品”結存額都同時較大的矛盾,順著“預收賬款”這一線索,深入檢查,也能較快地查實問題。
酒廠轉入“預收賬款”的153萬元銷售收入,應增記“產品銷售收入”,并補繳消費稅38.25萬元(1530000×25%),同時補繳增值稅、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因轉移銷售收入而少實現利潤,應并入企業利潤總額補繳企業所得稅(附消費稅外,其他各稅的補繳及賬務處理略),結轉銷售成本,沖減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結存款,調整庫存成本。按《征管法》規定,該廠的上述行為屬偷稅行為,應對該廠處以偷稅款5倍以下的罰款。若偷稅數額超過該廠應納稅額10%以上,可由司法機關追究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補記銷售、補征稅款的賬務處理如下(假定查賬是企業未結賬前進行的):
?、僬{增產品銷售收入
借:預收賬款 1530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 1530000
?、谘a提消費稅(也可先補繳后補提)
借: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382500
貸: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 382500
?、劢Y轉銷售成本=(643500+3000×117)=994500(元)
借:產品銷售成本 994500
貸:分期收款發出商品 643500
產成品 351000
?、苎a繳消費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 382500
貸:銀行存款 382500
籌劃與偷稅案例剖析(一)
籌劃與偷稅案例剖析(二)
籌劃與偷稅案例剖析(四)
籌劃與偷稅案例剖析(五)
籌劃與偷稅案例剖析(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