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顯示時間、測心率的智能指環,為何要使用黃金制作?這個售價3000多元、性價比并不高的產品,為何擁有大量訂單,并頻繁出口境外?它果真如此受歡迎嗎?出口產品都賣給了誰?檢查人員啟動了核查程序……
小指環咋賣這么“火”
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稽查局近期與公安、海關、人民銀行四部門協作,破獲了一起出口騙稅案件。劉某等12名違法人員結成團伙,通過虛假出口黃金智能指環產品,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案件涉及金額6929.3萬元,違法人員共涉嫌騙取出口退稅1012.87萬元。目前,劉某等12名涉案違法人員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深圳市檢察機關正在審核案件,準備依法提起公訴。
2019年7月,深圳市海關在對日常進出口貨物監管的過程中,發現深圳市H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H公司”)出口大量智能指環產品到香港地區。而這種指環與常見的智能指環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外殼都鑲嵌了黃金。
黃金作為傳統貴重金屬和重要的國家戰略儲備,具有體積小、價值大、變現能力強的特點。黃金銷售時,即使商家不開具發票也能輕易轉手出售獲利,因此黃金出口,長期以來受到各部門嚴格管控。H公司大規模出口產品構成簡單的黃金指環行為,引起了海關人員的警覺。深圳海關迅速啟動海關稅務聯動機制,向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稽查局進行了通報。
收到通報后,深圳市稅務局稽查局馬上組織人員對H公司經營業務、信息進行研判,運用大數據全面分析H公司的進銷項構成、金額占比等關鍵指標。檢查人員發現H公司行為十分可疑。
企業出口報關記錄顯示,2016年~2019年5月期間,H公司已出口黃金智能指環累計達2.4萬多個。從進項數據看,H公司的進項由從香港進口的指環配件、向國內黃金會員單位企業購買的大金額的黃金組成,涉及金額高達6000多萬元。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以貴金屬和寶石為主要原材料的貨物出口退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98號)中明確,出口企業和其他單位出口的貨物和產品,如果其所用黃金成本占原材料成本比例在80%以下,企業可申請退稅。而H公司經營信息顯示,企業出口的黃金智能指環不僅銷售單價高,并且指環產品中所用黃金占全部原材料的成本比例均控制在略低于80%。
綜合初期核查分析結果,檢查人員認為,H公司大量進口指環配件,購入大量黃金“制造”黃金智能指環,并且存在刻意將產品中的黃金成本控制在全部成本80%比例以下的情況,具有走私黃金、騙取出口退稅重大違法嫌疑。
于是,深圳市稅務局稽查局迅速將初步核查情況向深圳市公安、海關、人民銀行等部門進行了通報,四部門決定成立聯合專案組,共同對案件實施調查。
貨到境外有玄機
在深港兩地有關部門協作下,香港海關對H公司出口產品的記錄進行了查驗,深圳海關也對H公司出口產品的黃金實物成分含量作了鑒定,相關結果顯示:H公司出口至香港的黃金智能指環產品確實含有足量黃金,并不存在假報行為。
專案組得知情況后,召開了案情研討會。由于H公司是真實出口含有黃金的產品,并且其出口的黃金智能指環的黃金成本在全部產品成本中的占比也符合財稅〔2014〕98號文對退稅產品的規定,辦案人員認為,僅按照其國內生產、出口環節進行核查分析,難以發現其產品出口行為是否存在問題。
于是,專案組決定將調查重心放在核查企業出口的黃金智能指環的境外去向方面——是真的在香港銷售給了消費者,還是另有出路。
受執法權限限制,專案組無法跨境跟蹤貨物最后的行蹤。于是,專案組對重點涉案企業人員加強了監控,以尋找線索和證據。辦案人員運用技偵技術,取得了H公司相關涉案人員的通信信息,并加強監控,了解H公司動態情況。
專案組在監控過程中發現,每當H公司有鑲嵌黃金的智能指環成品出口時,就會派專人駕駛粵港兩地牌號貨車將黃金智能指環從口岸出關運至香港,送到購買方香港J公司所租借的一個臨時倉庫中。但奇怪的是,監控過程中,辦案人員發現,H公司將成品運送到倉庫后,有關人員立即指使送貨員等人將黃金從智能指環上拆卸下來,并將黃金進行了銷售處理——出口的黃金智能指環并未銷售給消費者。
在案件調查過程中,專案組專門向貴金屬行業協會專家進行了咨詢,了解到使用黃金制作智能指環,不僅在功能上不會有明顯改變,而且這么做產品性價比并不能得到提升,也因此,目前智能指環行業生產產品時普遍不會使用黃金等貴重金屬,H公司出口商品的行為有悖常理。
結合已知情況,專案組認為,H公司很可能是采取將黃金與其他電子配件結合、以生產所謂的高檔智能指環產品為幌子,將本不予退稅的黃金改頭換面變成含金產品進行出口,以達到走私黃金和騙取出口退稅的目的。
幕后“導演”顯行蹤
那么,金子拆下來后,剩下的智能指環既然沒有銷售給客戶,又去了哪里?專案組繼續進行追查。
專案組分析核查了H公司的進口配件報關單、送貨單和倉儲貨運單據,發現H公司從香港進口的智能指環配件價格為75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25元,而這些配件在國內市場的價格大約為50元左右,國內50元的東西H公司卻用500多元的價格進口,明顯不合常理。專案組認為,H公司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人為提高產品總成本——只有這樣,黃金在原材料成本中的占比才能達到出口退稅的“目標比例”。
此外,專案組還同步比對了H公司的出口報關單和進口報關單,發現了一個明顯的規律,即H公司每次出口的黃金智能指環產品所用的配件數量,與隨后其進口的配件數量極為相近。辦案人員在查驗企業產品后發現,這些進口配件都是一些品質不高的舊貨,配件上還有較為明顯的曾經鑲嵌過物品痕跡。經過對企業進口配件業務各環節實施調查,辦案人員發現,H公司這些進口的電子配件就是其之前出口的智能指環所用配件。出口貨品在香港被拆卸后,這些配件H公司再進口重新裝配成黃金智能指環產品,如此循環出口構建虛假出口業務鏈條。
既然有產品循環出口的操作,那么,專案組推測,H公司在從事騙稅違法的過程中,就可能是與境外企業沆瀣一氣,這些企業很可能受同一團伙控制。
于是,專案組對H公司進行了關聯關系核查。在香港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辦案人員調查后發現,H公司控股的股東與境外購買該企業智能指環產品的香港J公司的股東相同,均為香港人士劉某。
資金核查結果也證實了專案組的判斷,在核查H公司收匯資金明細以及相關企業人員的資金賬戶信息后,專案組發現,H公司每次在出口黃金智能指環后,僅就產品的黃金部分結匯,并且在收到結算款后,經過幾個賬戶周轉,最終均會將結匯資金轉回香港J公司賬戶,讓“購貨”資金完璧歸趙。
至此,案情已明朗,各調查方向違法證據已完備,專案組開始考慮收網。不久,專案組監測到劉某入境的消息,而H公司剛好有一批新的指環產品需要出境,專案組認為收網時機已成熟。經過多點布控,專案組發起抓捕行動,成功抓獲劉某在內的12名涉案團伙人員。
劉某為首的12名主要涉案違法人員落網后,對其構建黃金智能指環虛假出口鏈條,借機走私黃金、騙取出口退稅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目前,深圳市檢察機關正準備依法對涉案違法嫌疑人提起公訴。
拓展監管視野,增強執法合力
本案是深圳稅務、公安等四部門協作與香港警方、香港海關攜手破獲的一起較為典型的出口騙稅案。違法團伙將黃金與其他電子配件組合,佯稱出口“高檔智能”電子產品,騙取國家出口退稅,違法手段隱蔽,違法性質惡劣。該案的成功破獲,有力打擊了違法團伙,防止了稅收流失。
本案的查處,對今后稅務機關等部門打擊類似違法犯罪活動提供了征管啟示。
一是探索建立含貴重金屬的退稅敏感產品名錄。為防止不法人員利用貴重金屬組裝產品實施騙稅、走私等違法活動,稅務機關應在加強調研的基礎上,采集含貴重金屬的出口產品的原材料、配件信息,建立含貴重金屬的出口退稅產品名錄數據庫。同時,在日常監管中加強退稅產品的風險疑點排查,對涉及名錄庫中的含貴重金屬退稅敏感產品,加大審核力度,要求出口企業提供由權威評估機構出具的包括產品中貴重金屬含有量、商業使用價值、市場需求等內容的評估報告,并評估企業實際經營情況,以遏制騙稅違法。
二是完善多部門情報信息交流與共享機制。稅務機關應與公安機關進一步完善線索分析機制,通過及時共享企業開票時間、貨物流向、人員活動軌跡等信息,及時發現線索,鎖定疑點企業;與海關建立進出口貨物分析研判機制,重點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信息交換和信息驗證,強化對跨境貨物交易的聯合監管;與人民銀行進一步加強常態化涉案資金賬戶查詢機制,共同開展資金監測分析,共享疑點企業資金流水等信息。
此外,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稅務機關應與香港稅務、海關等部門建立合作機制,在稅警協作、承辦協查、疑點信息等方面定期開展交流,通過及時獲取香港有關方面提供的洗錢犯罪等數據、真實入港貨物等信息,拓展監管視野,形成執法合力,增強跨境騙稅走私違法犯罪打擊效能。(作者: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稽查局局長蔡偉群) |